虽然吉利并没有像奇瑞那样喊出,不客气了,但曾经燃油时代的中国品牌一哥,很显然也是想在新能源时代里,回到王位。
巨头之间的高烈度竞争,显然会给汽车市场的发展轨迹带来改变。眼前的现状是,从今年9月开始,吉利控股旗下的新能源汽车销量一跃从之前的5万辆/月左右,翻倍增长至每月10万辆以上。虽然距离比亚迪最新创下的50万辆/月还有不小差距,但,其实已经超过了奇瑞、长安、长城,稳定在第二的位置。
且,并不是像五菱或一汽奔腾的模式,以价格在5万元内的微型车冲击销量。而,与绝大多数人群的认知不同,老大和老二的竞争,并没有互相影响到对方的销量,而是其他企业承受代价。
吉利向比亚迪开战,合资却下滑39万辆以吉利银河E5上市向比亚迪元PLUS发起挑战的2024年8月为时间节点,吉利和比亚迪的竞争并没有带来二虎相争必有一伤的结果。
整体销量上看,吉利和比亚迪都是越竞争越大涨的态势。
再从单车销量上看,不论是银河E5挑战元PLUS,吉利星愿挑战海鸥 海豚,短期内发生的销量数字事实全都是,越竞争销量越是增长。
A级纯电SUV里,8月,银河E5销量1.22万辆,元PLUS为3万辆;9月,银河E5为1.42万辆,元PLUS为3.15万辆;10月,银河E5为1.57万辆,元PLUS为3.24万辆。
2个月的时间里,8家主流合资品牌的销量,整体较2023年的8月、9月下滑了超过39万辆的数字。再进一步细分到元PLUS、银河E5、比亚迪海豚、海鸥、吉利星愿的相关细分价格之中,很多燃油车的销量数字下滑也是可见,比如,入门紧凑级SUV里,本田XR-V、本田缤智,二者的月销量均进入1000台左右;丰田的雷凌与卡罗拉两大销量支柱,二者各自的月销量目前在1万台内;飞度与来福的月均销量在1千台内。
也就是说,除了深耕中国最深的大众品牌之外,多数同级车型会承受极大的压力,毕竟大众手里握着限时7.99万元起售的途岳新锐。
价格战要换路,比亚迪也要换路之所以,巨头的一举一动都能引发业内的关注,最深层的原因是,当它们开始进行改变时,对参与其中的其他企业来说,就必须选择自己是否要跟上它们的变化。
如果不跟,那无异于放弃,所以如今即便是劳斯莱斯、兰博基尼、法拉利,现在也都是分别跟上了新能源的转型。如果的跟的慢,那就是市场竞争力变差,比如当前的新能源和燃油车格局。
而市场的竞争规则向来是不会有大幅度变化,即竞争的越是充分,价格就会越透明。智能手机领域的案例比比皆是,比如iphone新机的价格一路下探。汽车领域也同样如此,从2023年开始的价格战,一方面是燃油车的库存和产能过高,一方面也是新能源车技术得到了一定的突破,车企之间互抢份额。
但,当长时间的价格战持续之下,也就带来了“降价刺激效果降低”、“降无可降”等。以眼前正在发生的双11为例,最新一轮的刺激力度,并不如之前夸张。
所以,下一轮的竞争并非只是单纯在于价格表现,而是技术突破的同时,给到尽可能有吸引力的价格。目前,面对吉利如今以11合1电驱、EM-i、EM-P、Flymeauto智能车机的竞争,比亚迪的出牌脉络也是越发清晰。
实际上,结构性竞争的局面已经很清晰,长安之所以通过阿维塔第三方入股仰望,手握亿咖通的吉利、寻求自研并快速推进的极氪、说出智能化不客气的奇瑞等,选择都是相同。再比如,合资品牌里,广汽丰田和Momenta、大众和大疆,趋势相同。
写在最后:老大和老二打架,有人付出代价。2024年的中国汽车圈老大,有且只能是比亚迪。如果选择不跟上,或者跟不上比亚迪的变化,其实市场份额的丢失只是时间问题。可以预见,一旦比亚迪在入门级车型上也配备了智能驾驶等功能,燃油车会面对的局面是怎样的。
如今的两极分化局面越来越大,程度已经夸张到,就算比亚迪从11月开始不再多卖一辆新车,只进行订单的交付,它都能100%的完成年初制定的销量任务目标。
截止10月结束,比亚迪2024年累计销量数字已经达到325万辆,同比增长36.5%。按比亚迪官方之前的说法,2024年销量目标是在2023年302万辆的基础上保持20%以上的增长,换算下来是362.4万辆。而对照几家比较权威的第三方汽车销售渠道数据,在刚刚过去的10月,比亚迪拿下了超过50万个订单。只是把这些新车全部完成交付,比亚迪在2024年就有375万辆的成绩,所以,2024年比亚迪能完成的销量数字,将是李云飞在今年9月辟谣的上调全年任务至400万辆以上。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