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8月5日报道德国《南德意志报》网站8月2日刊发题为《德国汽车制造商碰壁了吗?》的文章,作者是克里斯蒂娜·孔克尔。文章摘编如下:
德国的关键产业——汽车工业——十分不景气。受影响的不仅是大量资金,还有许多工作岗位。毕竟仅去年一年,德国汽车制造商就创造了超过5640亿欧元的销售额,雇用近78万人。此外,这还会影响所有依赖来自汽车工业的订单的公司,特别是零部件供应商。那么,这个重要行业的情况究竟有多糟呢?主要有5大问题。
1.利润下滑
德国汽车制造商的销售收入已经不再大幅增长。与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销售收入小幅增长的只有大众集团,其他德国公司的销售额都停滞甚至下降。更严重的是利润下滑:2024年上半年,所有德国汽车制造商的营业利润都低于去年同期。
营业回报率下滑最严重的是保时捷,上半年营业回报率不到16%,而该公司的长期目标是至少20%。宝马和梅赛德斯-奔驰的利润率则保持在两位数。
2.缓慢的电动汽车转型
并非所有德国制造商都能从全球电动汽车市场的繁荣中获利。只有宝马算是电动汽车行业的赢家。今年上半年,宝马集团纯电动汽车销量同比增长约25%,纯电车在宝马销售的全部汽车中占比约16%,奔驰和保时捷的纯电车销量则有所下滑。
德国梅茨勒·泽尔父子银行的分析师帕尔·斯基尔塔表示:“大众的问题显然最为严重。”原因之一是大众集团在制定电动汽车战略时出现误判。目前,宝马和奔驰能够在它们的工厂中灵活地生产采用不同推进系统的汽车,而大众却已将一些工厂彻底改造为电动汽车厂。斯基尔塔估计:“我认为,大众工厂目前的产能利用率约为75%。”这个比例太低,无法保证长期盈利。他预计一些大众工厂将不得不裁员甚至彻底关停。大众旗下品牌奥迪位于布鲁塞尔的工厂几乎一定会关闭,该厂只生产过一款销量极低的纯电车型。
3.燃油车复兴
迄今为止,客户在大多数情况下还是更愿意选择燃油车。短期来看,这对德国制造商而言并不是坏消息--如果不是燃油车所占的高比例,这些公司的利润率只会更低。在一款电动车型给公司带来的利润能与燃油车匹敌之前,还要等上几年。
但从长远来看,这种两手抓的战略会导致难以平衡:德国汽车制造商原本计划很快不再投资开发燃油车,但他们现在又忙着调整预算:大众计划将本该用于电动汽车的数十亿资金投入燃油车,奔驰也已修改了下一代S级豪华轿车的纯电动化计划。
4.二氧化碳排放目标
汽车制造商早在去年就必须满足欧盟设定的二氧化碳排放限值。2023年销售的宝马汽车每公里排放的二氧化碳不得超过128克,大众则是123克。所有德国制造商都实现了这些目标,有些甚至大大超出目标。
不过,明年这些限制将再次收紧,几乎所有公司都离这些新目标还有一定差距,特别是大众集团需要再减少20%的碳排放量,才能达到2025年的目标。
根据美国科尔尼管理顾问有限公司的分析,要想车辆满足排放限额要求,欧洲制造商必须在接下来一年将纯电动车型销售比例平均提高到20%,并且将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销售量提高到10%。做不到的公司将被处以高额罚款。
5.中国市场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汽车市场,中国正令所有德国制造商头疼不已。大众汽车集团首席执行官奥利弗·布卢默在财报发布会上表示:“我们今年在中国举步维艰。”2024年上半年,大众集团在中国销量下降了7%,保时捷受到的打击尤为严重,在华销量同比减少约三分之一。宝马(下降4%)和奔驰(下降9%)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
这些高端汽车制造商们认为危机的主要原因是中国富人购买意愿下降。这对奔驰的豪华汽车影响尤为严重,对S级轿车和纯电EQS的需求急剧下降,从去年秋天起,德国辛德尔芬根的奔驰工厂已经将这些车型的生产班次从两班削减到了一班。保时捷也和奔驰一样,希望当中国经济回暖时能很快提高在华销量--但主要还是燃油车,因为电动汽车在豪华车领域的需求仍然很低。宝马预计第三季度远东地区的“经济形势将逐渐稳定”。
在大众市场,大众集团长期以来一直与中国制造商竞争,后者正从大众手中夺走越来越多的市场份额,特别是在电动汽车领域。德国汽车管理中心专家斯特凡·布拉策尔预计,尽管与中国展开了新的合作,大众集团仍将持续面临困境。即便并非所有中国制造商都能在激烈的价格战中生存下来,大众也难以在可预见的未来推出有竞争力的车型。(编译/钟思睿)
相关文章
猜你喜欢